阮一帆 郁思奇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思政课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和教育教学素材。将伟大建党精神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是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为此要运用系统性思维,根据青少年认知与道德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深入探讨不同学段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循序渐进、有效衔接。同时,还要遵循“大思政课”理念,提升弘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全面性、针对性和贯通性,充分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一般规律
人的品德认知需要经过情感、信念、意志的催化作用,才能转换为品德行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校思政课,首先就要遵循“知、情、意、信、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一般过程规律。
“知”即思想品德认知。围绕“知”,需要完整准确地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背景、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凭什么能够坚守初心使命不动摇,如何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而提高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
“情”即思想品德感情。需要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讲述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着重讲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过程中蕴含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和世界情怀,帮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要重点讲述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展现出的坚定意志、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坚定意志,以及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意志。以此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爱党爱国意志,把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建设伟大祖国的决心。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让学生深刻领悟党坚守理想、坚持真理的历史,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理想信仰之基,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发学习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根本上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最终落实到实际行为上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增强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紧密结合各学段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旨在实现从小学、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到高中、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无缝对接,使教育对象有顺序地从一个学习阶段,顺利过渡到另一个学习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既强调将独立的若干部分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要通过内部要素合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发挥最优效果。
在小学阶段要以启蒙式学习为主,帮助学生培养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知。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可以通过讲述通俗易懂的英雄故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在中学阶段要侧重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常识性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容。教师通过把伟大建党精神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瞻仰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所,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共产党先驱付出的巨大牺牲,在实践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在大学阶段要立足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帮助学生深入解读伟大建党精神,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价值,进而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高校思政课每门课程都能实现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机融合。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以通过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可以通过系统讲授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突破性进展,培养学生自觉拥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解读,帮助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和逻辑。《思想道德与法治》则应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并贯穿全课程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内核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深入贯彻“大思政课”理念
“大思政课”的逻辑起点和关键环节就是充分将现实社会生活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价值旨归是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协同育人。“大思政课”要求将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打通课堂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实现两者的贯通交融。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要义,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思政课”理念倡导课堂要有趣味性,避免照本宣科的理论说教和内容简单重复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好新媒体资源,将互联网、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能够直击学生“兴奋点”、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表达方式,从而与学生达成“语境共在”与“意义共享”。同时推动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把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可以依托本地有效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的实践中,通过调研、走访等社会调查的方式,在学思悟践中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大课堂”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人物走进“校园小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拉进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通过这些方式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理念,实现课程理论性、政治性与实践性、艺术性的有效结合。
(作者:阮一帆,乐动平台,乐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郁思奇,乐动平台,乐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22VSZ036)阶段性成果】
链接:伟大建党精神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理路 (people.com.cn)
(原载 人民网 202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