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平台,乐动(中国)

【长江日报】为何长江流域高温迟迟不退

专家:9月中旬以后秋凉可期

发表时间:2024-09-09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陈声超 甘頔

9月2日,武汉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当天全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37℃以上,局地可达39℃,此前一天,黄陂区郑店站监测到了42.5℃的高温。在上午10时的全国气温排行榜上,湖北赤壁更是以37℃位于第一。

由于高温天气影响,四川自贡市、乐山市、南充市、遂宁市、泸州市、资阳市、达州市以及重庆、南昌等多地教育部门宣布延迟至9月9日开学。

武汉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我市将维持高温天气,至9月9日,最高温仍将在36℃至38℃之间徘徊。

■ 今年三伏多地白天夜晚连轴“煎熬”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三伏,全国平均气温达到23.24℃,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史以来最热的三伏。

今年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等多地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25天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10至15天,超过250个站次追平或打破当地单日气温极值。

其中,杭州三伏天高温日数37天成为全国三伏高温省会城市“耐力”榜第一,武汉则以31天高温日数排名全国第四,重庆、上海、南京、南昌、长沙、福州等城市悉数上榜。

不少地方体验了白天夜晚连轴热的煎熬,空调几乎天天加班。重庆凭借32.2℃的最低气温,成为夜间最热城市。南昌(32.1℃)和南京(31.8℃)都打破了当地观测史夜温最高纪录,上海(32.1℃)追平当地观测史夜温最高纪录。

9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公报显示,9月1日,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贵州东部及黄淮中西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出现35℃~38℃高温天气,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湖北西部和东南部、湖南西北部、江西西北部等局地40℃~42.6℃。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区、市)24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9月历史极值。

■ 气候专家:三大因素叠加导致极端高温

9月2日,乐动平台,乐动(中国)(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原首席专家任国玉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重庆、上海、南京等城市所处的长江流域,包括四川盆地,今年夏季伏旱期间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的确异于常年,且还将至少持续一周,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引起的云量和降水极端偏少,加之空气干洁,导致地面阳光照射十分强烈,是形成这一气候现象的直接因素。

任国玉说,最近一个月我国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主要受到高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共同影响。两股高压都十分强盛,并且几乎连为一体。在高气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剧烈。由于今夏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受其影响,极易形成持续性异常高温天气。

由于伏旱期间降水极少,加上此前梅雨期江北和四川盆地降水量也明显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很低,热量无法通过水汽蒸发消耗,大部分用于加热了近地面空气,进一步增强了高温热浪的强度,形成了恶性循环。

任国玉表示,除上述因素外,我国长江流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提升,对近期高温也有一定影响。例如,过去四川盆地空气污染比较重,天空经常雾蒙蒙的,阳光难以直射地面。这些年经过空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变得更干净了,阳光直射地面,地面加热更强,在大气环流等因子异常的情况下,白天地面气温也会更高。

根据预计,9月中旬以后,全国的高温现象将显著缓解,秋凉可待。

近年来,我国大范围高温热浪事件呈现增多增强态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

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4.8天。同时,平均影响范围不断扩大,1981—1990年平均影响258站,2011—2020年间则平均影响328站。区域高温过程平均强度以每十年6.2%的速率增强。

链接:长江日报-为何长江流域高温迟迟不退 (cjn.cn)

(原载《长江日报》2024年9月3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