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平台,乐动(中国)

实践教学增加新动能 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章帆)近日,湖北高温天气持续,但是,在野外实践教学的部分教师们,他们除了完成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还顶着高温在不断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他们或是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地质科普工作;或是持续开发新的路线,拓展实习资源;或是瞄准信息化、高端化场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是他们为野外实践教学增加了新的动能,是他们为校地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他们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江海水(右一)为秭归县科协主席周化鹏讲解仙女山断裂

江海水:加强校地合作,拓展地质科普资源

地球科学学院的江海水老师今年是第一次担任秭归实践教学团队负责人。在秭归期间,他除了负责基本的实践教学工作外,还多次与参与到秭归当地的地质科普路线建设工作中。在本科生院的组织下,秭归县副县长王海志、秭归县科协党组书记杜春三、科协主席周化鹏多次与江海水交流探讨秭归县G348国道沿线地质科普资源建设思路。为了切实了解县内地质教学资源,摸清具体情况,8月10,江海水还专门带领周化鹏一行沿G348国道一路考察学校现有的地质路线教学点,为他们讲解各个教学点的基础地质知识,为后续G348公路打造成为中国科普公路积极努力。

据悉,从2019年开始,秭归芝茅公路建设期间,本科生院和秭归实践教学团队前任负责人喻建新老师等人,就在为建设地学科普长廊开展工作。如今,芝茅公路上已经建起15个地质科普旅游点,成为游客观光、学生研学、实习的好去处。2020年,G348三峡公路改扩建项目启动。作为省内首条国家级公路风景道G348三峡公路,串起葛洲坝、三游洞、三峡人家、三峡国际房车露营地、三峡大坝等多个景点,途中拾起散落山河间的“红”与“绿”,为过往行人提供了全然不同的峡江陆路观赏视角。

刘晓峰(中间戴红色安全帽)带领实习队老师备课

刘晓峰:开发实践教学路线,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刘晓峰老师于2017—2020年担任资源学院秭归实践教学团队队长,自 2021年开始担任学院教学团队的学术指导。他始终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积极加强实践教学路线建设。他以诗意的语言说:“黄陵背斜是扬子地块向人类敞开的心扉,是探索地球奥秘的一个重要窗口。”实践教学路线建设,是秭归产学研基地成为高水平国际化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坚实支柱。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实践教学团队先后开发了白垩纪盆地、煤地质、页岩气、金属矿产等十余条具有资源特色的实践教学路线,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而且彰显了秭归实践教学的专业特色,点燃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刘晓峰老师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拓展,将教学点或教学路线的地质现象与全球的地质演化相关联。自2018年开始,他就致力于新版国际地层表在实践教学中的推广。在此基础上,他将全球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全球海进和海退事件、全球成矿事件、全球生命爆发与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融入实践教学内容,培育学生面向全球的地质思维。他说:“我们是站在地球的一个点上,看到的却是整个星球的地质历史和生命进化的历程”。

汪新庆在开发野外地质教学实训及安全云平台

汪新庆:推进教学信息化,提升实践教学效率

汪新庆老师是资源学院周口店实习队的副队长,在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工作中,他发现实践教学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为此,他以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野外地质教学实训及安全云平台建设》为依托,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端建设“基地—云端—学校”的三级模式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云平台。该平台将实现实习人员站内、站外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师生野外安全纳入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路线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服务器端的角色管理、数据管理与服务。目前,经过汪新庆老师的努力,该平台已经实现了在线生成实习课表、智能派车、投放大屏、微信小程序任务通知和出站返程上车扫码等基础功能,为实现野外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汪新庆老师今年夏天在秭归产学研基地工作50余天,他一边承担实践教学,一边开发和推进平台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基地的每一位老师都感受到了智能派车和大屏显示带来的便利。他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实践教学信息化方面的工作能有所突破。”

692F5

王亮清在中堡村野外教学点为学生授课

王亮清:推进专业持续改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王亮清老师是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负责人,今年暑期,他主动要求到秭归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秭归,为了明确实践教学持续改进的基本思路,他利用备课间隙,组织团队教师集中讨论秭归野外实践课教学大纲及内容。同时,他邀请地质工程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对新老教学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野外调研和讨论,原有的野外教学点被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逐步模块化。为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王亮清邀请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玉华,为团队讲解秭归罗家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情况。

通过野外实践教学持续改进,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内容逐步模块化,形成了八大模块、三十三个分块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教学内容和目的进一步明确。增加了桥隧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与生态保护等教学内容,增加了工程地质信息化技术和技能的实训。

刘福江(红色安全服)在月亮包村尾矿场讲解

刘福江:推进遥感实践教育,打造地学科普示范基地

刘福江老师是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秭归实习队队长,他以团队为依托,持续加强遥感实践教育,推动地学科普基地建设。他针对野外教学缺乏国产遥感数据处理、应用、开发平台和获取高质量的国产卫星数据困难等痛点,利用航天宏图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遥感图像基础处理软件等资源,将所有野外实习路线和知识整理成库,专门开发了一套应用软件,在手机端即可实现精准定位实习点、寻找实习路线、专业知识学习等功能。

该软件还集成了移动电子围栏、智能路线规划、学习任务管理等多项功能,并申报了4个国家发明专利。通过软件,实现了遥感实践教育的信息化。同学们在野外观察后,用手机就能随时复习相关知识。

此外,刘福江老师还以地学科普为着力点,致力于将秭归产学研基地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地学科普基地。他出版了《中小学科普研学实践系列丛书》,获得了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等荣誉,他本人也受聘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研学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秘书长。经过刘福江团队和相关部门的长期努力,秭归产学研基地被授予“湖北省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入选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批“地学科普研学营地”。 据悉,刘福江团队为教育、旅游和其他部门单位10万余人次提供科普服务,相关新闻访问和阅读量200多万。

实践教学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校的鲜明特色。近年来,本科生院以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为牵引,抓住野外实践教学的契机,引导各学院实习队大力推进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工作,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不断注入新活力。(编辑 程晓龙 审稿 陈华文)

发表时间:2022-08-20点击:编辑:张磊